close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這篇由台北時報副主編 J. Michael Cole 寇謐將 所撰寫的分析文章:

英文版:Citizen 1985: The real deal, or a false flag?

中譯版:公民1985:來真的,還是偽旗設局?

20131017 補充另一篇觀點有異有同,也值得思考的文章: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However, if we scratch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hours-long Citizen 1985 protests, we quickly realize that they are vapid affairs — beyond the catchy slogans, there is little substance, the “ask” lacks focus, and there is little follow-up. This is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e protests organized by student movements, academics and NGOs that we have seen in the past year, which tend to be much more policy-oriented, well-informed, rigorous, sustained, and which, if successful, have a much better chance of effecting change in how the government manages those issues.

然而,如果挖掘《公民1985》幾個小時活動的表層底下,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些活動的空洞本質──除了動聽的口號以外,根本沒有內容,所謂的「訴求」缺乏聚焦,而且幾乎沒有後續。這是《公民1985》和其他社運團體最明顯的不同,學運、學術界和非政府組織所主導的抗議,都有政策導向、資訊充足、嚴謹、永續,成功的話,比較有機會影響政府處理相關議題。

讀完第一篇文章,尤其是上面這段文字之後,讓我想起美國電視劇這一幕:今年艾美獎得主 Jeff Daniels。他在 The NEWS Room "新聞編輯室" 第二季的主播台上,狠狠甩了 "Occupy WallStreet (佔領華爾街 OWS)" 抗議活動領袖之一好大一個耳光 (註一)!他不但指出了OWS是缺乏領袖的抗議行動,關心很多議題反而失去了焦點,同時也狠很痛擊了OWS根本不打算尋找任何可協助議題進展的 "主政者" 或 "Someone" 的作法。這樣基於現實而延伸出來的電視劇情節根本就活生生地在台灣上演,這幾天把這個片段找出來重溫之後,依然感到不可思議的吻合!

的確,在寇謐將撰寫的分析文章中,不管是觀點或立場都有那麼一絲危言聳聽的感覺在,而且乍看之下偏激了過頭!但副主編依然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觀點 (這些觀點又與上面OWS的訪談劇情相輔相成!)。因為與很多舊時代,或行之有年的抗議行動相比,我覺得公民1985不應滿足於因公民自覺所集結的人氣,然後走向一個你明明就在玩政治,卻不屑也撇清政治的高傲態度。這就像是你明明進了廚房卻又怕沾染油煙般無賴。無論他們,抑或是1985的支持者覺得執政黨或在野黨誰比較爛甚至是是一樣爛,最終目的還是得回到一件事情上:

你究竟能夠改變什麼?廢除一條惡法,促成一條良法,還是逼迫誰下台!

但目前1985對於議題的深入程度,與堅持程度,都明顯不夠成熟,力道也不夠到位,就像在臉書上我學長提到的:趁著馬王鬥的時候,1985與二十萬公民所期許的軍審法還是被檔了下來,但當初上街頭的公民們如果可以有1/5的數目知道或重視這消息,真的就足以令人痛哭流涕了!

何況他們展現出來對於政治的潔癖,使得1985很難真正去實行:與在野黨或執政黨 -那些真正能改變或撼動法律的力量- 做可能的談判或連結來達成其社運目標。目前充其量是憑著民氣可用,挾社會氣氛給予民選委員和執政黨一些暫時的壓力,然而當人群從凱道上散去,氛圍淡了,時間過了,這些力量就此消失,再加上持續力不足,於是造成現在這個狀況。此外,10/10 國慶日那一場的三項訴求依舊過於空泛,完全是那種不玩政治就無法實現的訴求 (其實就算玩了也很難修改 =_=),這對於一個抗議行動或社運行動來講,都算不是上是個成功的選擇和方式!反而像是一場集體自我安慰或宣示的集會行動。

此外,我從不認為社會運動應該要保持所謂理性!因為當你面對的已經是可以用 "烏龍" 和 "誤解" 來合理化一切暴力不公手段的機器時 (註二); 你身邊的氛圍已經是沈默冷眼以致於不用激烈手段就上不了視聽大眾版面的處境時,為了達成社運的目的,在某些法律可以接受,或者是社運人士本身可以承受的法律責任下,"不禮貌" 或 "不合作" 的作為有時候是必要的。因此,我不贊同公民1985在很多小細節處,以一種優越感去暗示或著墨某些社運份子是非理性的暴民云云,如果彼此對於社會的期許和目標是相同的,你該思考的是如何設法達成目標,而不是去抨擊那些早就已經站在你身邊,前方許久,並費盡一切方法希望改變社會的伙伴們所實施的所謂 "不理性手段"!此外,1985總是掛在嘴邊的 "公民自覺" 成就,我認為那本就該是一個台灣公民該負的責任,去強調非由任何一方政治勢力所動員的創舉,我覺得是非常沒有意義的!而且跟洪蘭撰文的中心思想其實有那麼一點不謀而合的軌跡存在。(註三)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段台灣動盪不安的時節,公民1985的確成功讓很多反動勢力和公民意識,從許多原本冷漠的民眾心中漸漸抬頭。白衫軍兩次號召出動,我都驚訝於身邊有那麼多原本不會走上街頭的朋友們前去響應,以這點來說,1985的確是給予了極大貢獻!但就如同那日在凱道上為洪案怒吼之後的感受一樣:很多時候能坐著何必站著? (註四) 參加完遊行和和平抗議後,你我剩下的只能是極大的空虛和無力感,因為核四還是續建,燃料棒等候插入,立法院還是把軍審法檔了下來,公投法和罷免法的門檻還是一樣的高,服貿的黑箱作業也依舊採取進行式,我們甚至還得看中國臉色辦事...

其實這兩場活動我都參與在其中,那天黑島青的活動也有參加,但本文無意大力抨擊(或抹黑)公民1985。真正期望的是近年來這些反動的覺醒能夠有效的合流,讓政府感受到更大的壓力。但公民1985真的需要轉型,他們得學習蛻變成更成熟的社運組織,學習如何去與社團或政黨進行談判,如何與行政單位或執法單位做拉扯,如果 "公民自覺" 的民氣真的可用 (但你也不能一直消費它們的!),那就應該用在真正該下手處,來達成改變台灣社會的理想!

最後引用一段文字來勉勵青年參與!


胡適名言: 「一個常態國家,政治的責任在成年人,年輕人的興趣都在體育,娛樂,結交異性朋友;而在變態的國家,政治太腐敗,沒有代表民意的機關存在,那麼干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 「 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註一:The Newsroom - Occupy Wallstreet Interview

 

註二:大埔案更審 官員:苗縣府誤解才推開發案 (這樣的政策和手段真的扯到極點!)

註三:洪蘭:別讓前人的熱血白流 (這是一篇回應比內文精彩一百倍的文章!)

註四:很多時候能坐著何必站著?

arrow
arrow

    zilchi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